甘振波 ​《金瓶梅》方言词读法及纠误

来源:bb平台体育下载    发布时间:2024-06-06 00:11:52

  作者肯定了《金瓶梅词话》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认为要研究一部著作首先要读懂这部著作。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研究就成了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如何理解《金瓶梅词话》一书中难解方言词的方法和原则,并对以往各家解释的部分方言词提出不同的见解。

  《金瓶梅》是一部明代末期用白话方言写成的小说,因为真实,震撼当时,影响古今。就是这样的一部白话写就的小说,却是谁也不能完全看懂。书中叙事

  和使用的语言多是北方背景,但奇怪的是又包含南方的方言和风物,这一点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在下虽然较熟悉书中的北方方言,但感到几乎每一页都有不明

  白的地方。要研究一部著作,首先要读懂这部著作。下面就有关《金瓶梅词话》这部恢弘巨著的读法谈谈体会。

  虽然书中有不少难解之词,要理解其中的难解词语,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理解文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例如下面一段难懂的西门庆与王

  西门庆也笑了一会,便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王婆道:“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 、干巴子肉 、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 、热荡温和hu大辣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风!”王婆笑道:“我不是风,他家自有亲老公。”{1}105

  上面这段王婆与西门庆的对话很难懂,但能确定,王婆所言决不是饭店里的菜肴名字。

  如果是普通饭馆的菜肴名字,西门庆就不会说:“你看这疯婆子,只是疯!”在下目前也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很可能是指性器官和性行为。

  月娘便说:“银姐,你这等我纔喜欢。你休学李桂儿那等乔张致,昨日和今早,只相卧不住虎子(指猫,笔者注)一般,留不住的,只要家去,可可儿家里

  就忙的恁样儿?连唱也不用心唱了!见他家人来接,饭也不吃就去了,就不待见了。银姐,你快休学xiao他!”

  吴银儿道:“好娘,这里一个爹娘宅里,是那里去处?就有虚篢,放着别处使,敢在这里使?桂姐年幼,他不知事,俺娘休要恼他。”[1]1185

  这段文意是说李桂姐急着回家,月娘挽留不住,月娘和吴银儿的一段对话,意思是责备桂姐“拿派作势、拿架子,不给月娘面子”。

  李桂姐是个,在月娘面前是下人角色,吴银儿的话显然带有媚上拍马屁的色彩。

  这段话李申、廖丽珠有专文讨论[2]482,认为“虚篢”俗言放屁,大致意思在下是认同的。

  但现实方言中还未发现那个区域还在使用这个方言词。如果能从某地区现行方言中找到“遗存”,那便是最终的铁定答案。

  以上两个例子只知其词意,却没找到还在使用这一些方言词的地区实证,因而无法对其做确切解释。

  我们再拿一个在我家乡普遍的使用的方言词“干茧儿”来说明怎么样确定它的确切含义。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孙雪娥):“娘你不知,说起来比养汉老婆还浪,一夜没汉子也成不的;背地干的那茧儿,人干不出,他干出来!”

  这里再举一个十分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讲的是张耳是汉高祖刘邦同乡和战友,封赵王 。

  刘邦是一个言语粗鲁、不拘小节的人,《史记》中数次提到刘邦对人“箕踞”詈骂群臣如小儿,引起臣下不满: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

  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

  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於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

  贯高喜曰:「吾王審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

  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馀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復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於心乎?」

  贯高是赵王张耳、张敖两代丞相,因汉王侮慢赵王张敖而与同伙谋刺汉王,实无赵王责任。

  为了澄清这一事实,拯救赵王张敖,贯高没选自杀。事后得知张敖得赦,心里高兴曰“我王審出乎?”,乃“绝肮”自杀。贯高真义士也!

  这里的“審”字,就是今天的“真”字,即“我王真的放出来了吗?”这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们说贯高是义士,是因为他关心的是赵王不被冤枉,而不是自

  要搞清楚一个陌生字、词或方言词语的含义和读音,首先是根据上下文意,明白陌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再从现行还在使用这个方言词的方言区里确定正确答

  下面就我个人对《金瓶梅词话》里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的理解与现今文献里的注音和释义相左的字、词加以讨论。

  月娘见大姐也睡去了,大妗子〈扌歪〉在月娘里间床上睡着了,杨姑娘也打起欠呵来,卓上蜡烛也点尽了两根。[1]1053

  笔者认为,这里的“欠呵”就是“哈欠hǎxie”之误。打哈欠人人都明白,就是人在疲倦时张嘴深呼吸,从科学上讲,就是补充大脑的缺氧,是一种正常的生

  “打哈欠”怎样读?各家字书都把“欠”注音为qiàn,没有第二种发音。作者家乡并不说dǎhāqìan,而说dāhǎxie。

  见到过媒体上说dahaqian,我感到很奇怪,难道家乡千千万万的人都在读错别字?

  我从来也没听到过那个地区的人说过dahaqian。媒体是否是权威?当然并非是,媒体的工作人员是按着字典读音的,否则就是错误,是失职。

  媒体(电视)上因为读音的错误经常闹笑话,例如我亲见中央电视台将河北的乐亭县读成lèting,熟不知“乐”字作地名时读作lào,如山东乐陵(小枣出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有“席篾儿支着眼”[1]2597,熟悉北方话的人都清楚儿化音的“儿”字是不能单独念的,它要和前面的字连读成一个音节[4]311

  只见西门庆掀帘子进来,也看见他(惠莲)坐在冷地下哭泣。令玉筲:「你搊他炕上去罢!」[1]682

  “搊”字在最常用的《新华字典》里没有收入[5],在《现代汉语词典》“搊”简化为(扌刍),注音为chou,意为弹奏乐器;第二个解释为抬起重物或人

  在同一个字典里第1113页还有一个“掫”字(扌周),注音zhou,意思与“搊”字第二个解释完全相同,即抬起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无疑将“搊”字与“掫”字重复出现,且同意不同音,这难道不是明显的错误吗?

  搊字在上面的例句里无疑是抬起的意思,读音zhou, 这是北方人都熟悉的常见动作。

  如果按着字典念chou,西门庆叫玉霄把惠莲chou到炕上去,岂不令人笑掉大牙!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㨄”注音为zhou,与掫、搊同意,即搊扶、抬起、抱起的意思。可是《词源》却注音为zhào[7]691,也没有搊扶的意思,这真让

  嚛yo此字在以上字书中均未收录。该字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有收录,电脑字库注音hu,yo。

  在《金瓶梅词话》一书中频出,一般表示惊讶,组词有“耶嚛”,个人觉得读音为yehuō,相当于今天的嚯、吙、嚄。

  但在第五十九回李瓶儿哭喊的“儿嚛”,“嚛”我选择“哟”yo的注音,因为根据汉字的形声结构,口从形,樂从声,“樂”白读yao。且看下段李瓶儿哭

  李瓶儿见小厮每伺候两旁要抬他,又哭了。说道:「慌抬他出去怎么的?大妈妈,你伸手摸摸,他身上还热的。」叫了一声:「我的儿嚛,你教我怎生割舍

  扌扉⑴pai,bai,shan“扌扉”是自造字,书中频出,怎样读?啥意思?看下面例子就可以知道。

  那贼秃(指和尚)冷眼瞧见帘子里,一个汉子和婆娘影影绰绰,并肩站立,想起白日里,听见那些勾当,只个乱打鼓扌扉钹不住。

  被风把长老的僧伽帽刮在地上,露见青旋旋光头,不去拾,只顾扌扉钹打鼓,笑成一块。[1]234

  “打鼓扌扉钹”就是今天的“打鼓拍钹”,钹是铜制的对击乐器,因为撞击面是一个圆形的平面,所以说是拍钹。

  (2)读音bai 就是这一个“扌扉”字,在本书的另一些地方就不是拍的意思,也不读pai。如

  这里“仰扌扉”读niang bai,指仰卧姿势。[1]1366《词典》将仰扌扉注音为yǎng pāi。第七十八回:

  走到里间内,……仰扌扉炕上。……两只手扌扉bǎi着,只教西门庆攘他心子…[1]2343

  这里“浪扌扉”làngbai是蔑称,指人作风不正派,此说在作者家乡流行。[8]397

  ……十分坚硬,……,极力扌扉硼了约二三百度,扌扉硼的……连声响喨…。[1]2408

  这里的扌扉硼shanbeng是形容性 交的声音⑵,可从下面两处“别字”取证:第六十一回::

  于是令他吊过身子去,……,把手在被窝内,接抱其股,竭力搧磞的连声响喨。[1]2084

  斜佥 sieqǐan《金瓶梅词话》两次用到“斜佥”一词,“斜佥”一词指的是一种坐的姿势。

  “斜佥”是啥意思?作者家乡就有这个方言词语,叫“斜sie-莫mo-佥cian –的de”。

  斜莫佥的(记音字),是指人在坐、躺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大致呈四十五度角坐着或躺着。

  如一个人因为疲劳回到家里,往炕上随便一躺,斜躺在炕上,就是“斜莫佥的”躺在炕上。

  又如我们在看古装戏《玉堂春·三堂会审》时,巡按王金龙坐正堂,潘必正和刘秉义分列两旁坐在椅子上,这潘必正和刘秉义就是“斜佥”坐着。

  当前字典“挝”字下有两个注音:一读音wo,指老挝;另一读音zhua,音、意同“抓”。

  (2)读音chua,意思是突然快速抓取、抢走。例如北方女孩玩的“挝子儿”的游戏,狗挝兔子等。

  宋惠莲正和玉筲、小玉在后边院子里挝子儿,赌打瓜子,顽成一块。[1]628

  西门庆纔待用手去接,早被李桂姐看见。只道是西门庆前边那表子寄来的情书,一手挝过来,拆开观看。[1]300

  《金瓶梅》是以方言白话成书,许多方言词只是记音词,如果不理解方言的含义而只盯着其中的汉字,往往易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干繭儿”这个方言词,在石家庄及附近地区至今流行,至于地域辐射多远还需调查。干茧儿就是干活、干事、工作的意思。

  例如:“他在石家庄找了一个茧儿。”如果一个人失手把事干砸了,就说:“你看你干的好茧儿!”(带有讽刺的意思)

  此词在《金瓶梅词话》一书中频出。如果我们正真看到“繭”字就联想到家蚕作的茧,那肯定是错误的。

  方言多是记音字,写作“茧儿”、“简儿”还是“俭儿”其实都无所谓,“干繭儿”跟家蚕作的茧没有半点关系。

  比喻将事情瞒的够紧的,如茧儿包蛹一般。茧,蚕以及某些昆虫成蛹期前吐丝所做的壳。[9]334;

  “谷树皮”一词,学生在“真藁方言与金瓶梅”一文中已有讨论,是绔刍皮kuchupi的音变,书中是指表面有很多皱纹的阴囊,和“三寸丁”一起构成骂人话

  “谷树皮”在《金瓶梅词话》一书中出现过两次,都写作“谷树皮”,《水浒传》也写作“谷树皮”。

  可许多《金瓶梅》研究者都把“谷树”当做某种树,于是找音同的构树、榖树,又联想到桑皮纸等等。其实《金瓶梅》的作者并没有写错,就是“谷树

  我的家乡叫kǔchu(音“绔刍”),是皱纹的意思,暗指阴囊,俗言“蛋”,跟任何一个树种都没有关系。

  那为何我家乡的kǔchu(绔刍)《金瓶梅》作者却写作“谷树”呢?正是这个“音变”给咱们提供了作者籍贯的重要信息。

  同一个字、词在不一样的地区发音不同,我家乡说的“绔刍皮kuchupi”为何成了“谷树皮gushupi”?

  冥冥之中这种音变方向指向了东南——山东地界,记忆当中好像听到过某山东人说话带有类似音变(好像是山东黄县人)。

  虽然在下尚不清楚山东何地把“绔刍皮”说成“谷树皮”,但这一猜测却是革命性的,如果在山东某地找到说“谷树皮”的地方,这对确定故事发生地和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作者也并不清楚“三寸丁,谷树皮”的含义。《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躁,头脸窄狭故也。

  作者的这几句“俗语言其身上粗躁,头脸窄狭故也”给了读者极大的误导。“俗言”是《金瓶梅》作者的随意猜测,这只说明他自己也并不清楚“三寸丁、

  《金瓶梅词典》将“谷树皮”解释为“形容人皮肤粗糙”[10]186;《金瓶梅鉴赏辞典》则详细讨论了榖、穀、谷三字的区别。“榖”从木,是指榖树,也叫

  构树,楮树。穀字从禾,与“谷”同指小米的母体——谷子。最终将“谷”归入“榖树”,“用极为粗糙斑驳的榖树皮形容身上粗糙的武大,自有其形象的一

  榖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桑科植物,过去北方少见,近些年北方常见,属于小乔木,多分枝呈大灌木状,树皮并不很粗糙。

  《金瓶梅鉴赏辞典》在【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条目内将羊角葱解释为:“羊角葱栽在南墙下,受日晒多,易长,而葱类又是越老越辣”。

  “羊角葱”一词在我的家乡仍在使用,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北方的大葱,冬季储存不能放在屋里,而是靠在南墙根处。这样做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日晒枯干,而大葱又不怕冷冻。

  到了春季,老葱叶都枯黄了,由于气温升高,葱心里面的嫩芽发出,形似羊角,故名羊角葱。葱放到春天,由于失去水分,变得更辣了。

  葱是两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发出的新芽下面就要萌出开花打籽的花蕾和“葶”来,这是大家都熟悉的。

  《辞典》⑶把羊角葱解释为“种在南墙下,受日晒多。”不知何意。南墙根是见不到太阳的呀?《词典》⑷没有收入此条。

  卷子是一种面食,类似馒头。馒头又叫馍馍,制作的步骤当中每一个都要揉,比蒸卷子费工,所以从事卖面食生意的、有红白喜事等大量需求时,则选择蒸卷

  卷子就是把发好面的面剂儿搓成长条,用刀切成长形的段,每段对折,折缝朝下码入蒸屉,这就是卷子。和馍馍不同,卷子呈正方体形。“烧糊的卷子”就

  《辞典》在【烧糊了卷子】条目中,说卷子是“一种卷成筒状的面制点心”,不知所据者何。

  向前、靠近、接近。例如:大人在做事,小孩子好奇、感兴趣,凑上去看。小孩的加入影响了大人,或者大人情绪不好心烦,呵斥小孩子离开,就说:“忔

  到晚夕要吃茶,就起来连忙替他送茶,又忔忽儿替她盖被儿,两个就弄将起来。[1]2057

  《辞典》解释为赶紧、急忙也是对的,就是急忙向前的意思。这个“忔”《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入,《词源(修订本)》注音为qi、yi,注

  “忔”字在《金瓶梅词话》还有一个读音ge,请看下面二例,估计大家都会认同:

  那李瓶儿在酒席上,只是把眉头忔绉geziu着(因肚子痛),也没等的唱完了,回房中去了。[1]781

  说犹未了,武松把刀子忔楂gezha的插在卓子上,用左手揪住妇人云髻,右手匹胸提住,把卓子一脚踢番,碟儿盏儿都落地打得粉碎。[1]2622

  只攀了亲家,后来因一方的孩子死了,未能成亲,男女双方的父母就成了干亲家。[9]344

  “亲qìng家”指双方是姻亲关系,男女双方的父母互称亲家;“干亲qin”是指一方的儿女认对方为干娘、干老子,另一方的孩子不一定认对方为干娘、干老

  《辞海》在解释【熬盘上的蚁子一般】条目时,将“熬盘”解释为“熬盐的平底锅”[9]351,熬盐不是民家所常有的活动,不知有何根据?据我家乡的实物

  对比,这里的熬盘,就是当下使用的“鏊子”,最常见的就是摊煎饼的鏊子。其他的还有一种比摊煎饼的鏊子要小,作者家乡过年时摊“饼折”的一种厨具,叫

  “饼折锅”,中间高四周低,摊“饼折”的材料是小米面搅拌成的稀糊糊,倒入锅底中间的凸起处,面糊向四周流去,盖上盖子,等熟后趁软对折,所以叫“饼

  摊煎饼的鏊子也是中间微凸,这种设计不仅使食物受热均匀,而且煎饼糊糊自然向四周流开便于操作,这正说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金瓶梅词典》有这样一条:【染脓带】rǎn néng dài指上吊。脓带,稠鼻涕。

  在下对“指上吊”不知何意。“脓带”读音nengdai,就是鼻涕,并不特指“稠鼻涕”。

  “一染”就是“一谷都(记音字,北方人都明白)”《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 (潘金莲在孟玉楼面前数落luò如意儿)

  叫我和他为怨结仇,落lào后一染脓neng带还垛有(“在”之误)我身上。[1]2057

  以为肉麻难受。牙花,牙龈。吃东西时偶然嚼到沙子,觉得很难受,叫“硌牙”也叫“牙碜”。“扌闔”当为“搁”之误字。

  将“牙花”解释为牙龈,这很对。但“牙花也扌闔了”决不是“牙碜”,而是将牙龈磕破出血了。扌闔ke今写作“磕”,是磕碰的意思。

  这个方言词在书中出现过两次。《辞典》【厮脚儿】解释为“脚对脚”。两个人睡在一个床上怎样脚对脚?

  床或炕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两个人脚对脚睡,就要两个人的长度才行,而床是按一个人的身高长度设计的。所以“通厮脚睡”决不是脚对脚。

  作者家乡有一种睡的方式叫“腾脚睡”,很可能就是《金瓶梅》的“通厮脚睡”的音讹,就是两个人睡在一个被子里。

  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可能是被子少,两人合盖一条被子。因为人的身体是上身宽,下身是腿和脚,宽度窄,如果两人都睡一头被子不够宽盖不住,就两个人一人一

  《辞典》解释为“烂得只剩下牙齿、骨头”;《词典》则解释为“锁骨”。在下认为,牙揸谷是指“颌骨”,牙齿是长在颌骨上的。“揸”字典注音zha,常

  牙揸骨的“揸”肯定念cha,应写作“牙叉骨”过去用字不规范,更何况方言多是记音字。所以,类似的情况能得出结论:正确的读音并不全是字典上的注

  “嘴谷都着”就是“噘着嘴”,到石家庄问谁都了解这一个方言词。《词典》解释为“噘着嘴嘟囔”,“嘴谷都着”是记音词,其中的“都”没有嘟囔的意

  细小琐碎的食物,例如芝麻、瓜子、点心渣等,用手不容易抓取,抓着吃容易外漏,于是产生了“喃”这个字词。

  喃就是用舌面蘸取,它跟“舔”还不一样。舔有用舌面摩擦被舔物的动作,你们可以回忆老牛舔犊的动作。第六十八回:

  从田地里采摘来的棉花,第一道工序叫“轧棉花”,就是用轧棉机脱去棉花籽。第二道工序叫“弹棉花”,即将脱去棉籽的棉花用弹棉机(或用弓子手工

  弹)弹蓬松。弹好的棉花卷成枕头大小的一个个棉花团,就叫棉花瓜子,大小形状跟西瓜差不多。

  作者家乡是产棉区,小时候见过轧棉、弹棉、纺纱、织布等生产工序。《词典》将“绵瓜子”注解为

  再补充一下:纺纱前确实要将棉花瓜子撕成巴掌大小的一团,用“硌大”(记音字,即高粱穗下面的筷子粗细的杆儿)搓成“孤绝儿”(约一尺长、手指粗

  的一根棉花软棒),左手持孤绝儿,有手摇纺车,棉线就从孤绝里抽出,绕到锭子上纺成“绥儿”。

  上面《词典》的注释“纺线时先把棉花撕成巴掌大小的棉团”也是对的,因为纺线时左手持一团棉花也能纺线,只是那一小团棉花叫棉花瓜子不妥。

  作者家乡有“款款哩”一说,意思为轻轻地,小心翼翼地。例如:“碗里的水盛的太满,款款哩端。”这一方言词在书中频出,经常用在开始弹拨乐器演唱

  这吴银儿不忙不慌,轻舒玉指,款跨鲛绡,把琵琶在于膝上,低低唱了一回柳摇金(第四十五回);也有用在其他场合的,也是轻轻的意思,如:

  《词典》和《辞典》都解释为“阔绰、排场”的意思,这种解释没有错。但为何叫“行三坐五”?

  我个人认为“行三坐五”指交通出行方式。“行三”即骑马:本人骑在马上,一个小厮在前面牵马,一个在后面跟随,连主人共三个人;“坐五”指坐轿,

  《辞典》解释为“调尾,摇尾巴。”我认为,“调尾”是母狗调过身子去接受公狗的要求,没有摇尾巴的意思。

  《辞典》和《词典》都解释为“真武帝手下有龟、蛇二将,龟在左边,隐指男子生殖器”。

  笔者认为另有它意:中文是从上往下、自右至左书写,左边的即指下边的,即“那话儿”。

  《辞典》解释为“犹言神通广大”;《词典》则解释为:“也许,恐怕”。在下同意《词典》的释义。作者家乡有一方言词叫“荤得儿”(记音字,“得

  儿”连读成一个音节),意思是“可能、也许、恐怕”。例如:“他荤得儿不来了”意思是“他恐怕不来了”(语气比“恐怕”更肯定一些)。此词书中数出,

  综上所述,一个汉字或者一个方言词,到底怎样念?字典、媒体、学术权威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总共有数万个之多,收入汉字最多的为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共收汉字87019个。

  而常用字大约有7000左右,一般人认识汉字也不过3000-4000个。 而有的汉字又是多音、多意字,这就让人难免读错字。

  例如,作地名时“大”读dai,河北省有大城daicheng、大名daiming;“乐”读lào,河北有乐亭laoting,山东有乐陵laoling;

  “六”读lù,例如贵州有六盘水lupanshui,六枝luzhi,河南有六市lushi。

  可我就听到过中央电视台将李大钊的故里“乐亭”念成lèting,天气预报天天报六盘水liupanshui。

  作为姓氏,“单”读shan,“仇”读qiu,“查”读zha,“谬”读miao等等。

  我的一个朋友叫亻入山(左立人,右上入,右下山,读音nǎo)密,她祖祖辈辈的姓不会传读错,而字典上竟然没这个字。

  新闻媒体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责任,如果媒体带头“修正”我们的文化宝库,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希望社会有关部门正视这一现实,实事求是,有错就改,让媒体变成维护民族文化、拨乱反正的重要操手。

  藁城县位于石家庄市东面三十公里,北邻是无极县,那里说有《金瓶梅》里的詈言“膫子肏的”;藁城西邻是正定县,那里说有《金瓶梅》里常常会出现的语

  以上两县所说的这两个方言习惯在藁城都未听说过。《金瓶梅词话》含有诸多我家乡藁城方言,但是故里及其附近区域经常说的最多的一个方言词“沾”

  而邻省河南省常用口语“中”(也是行、可以的意思)只在第十一回出现过一次。[1]281

  根据方言和语言习惯我感到,《金瓶梅词话》的方言区指向东南方向的山东省(参见“谷树皮”词条)。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刊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转发请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