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海关20个月创下3项全国第一
几天前,一则好消息在榕城海关上下掀起创新改革的新热潮:经省自贸办评估,5项创新举措通过第三方评估。至此,榕城海关已有7项自贸创新举措通过评估,其中3项被评为全国首创。
全国首创进口丙烯关企共检监督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推出出口大宗散装货物“抵港直装”模式,首创进境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快放模式……自去年1月开关至今,短短20个月,榕城海关围绕改革、创新做文章,用一系列“首创”举措,让国际化、便利化的福州口岸营商环境领跑全国。
这支榕城海关队伍有何看点?为广大公司能够带来多大的获得感?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改革创新故事?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做了深入探访。
企业通过提前申报,并借助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化验分析中心,在海关监督下,可做到卸货、取样、检测的无缝对接,检测结果合格后,可实现当天进口的原料,当天就能投入生产,通关效率显著提高。
1月24日至7月31日,榕城海关累计监管到港的外贸丙烯船52艘,验放丙烯逾8.35万吨、货值约1亿美元,压缩进口时间三分之二。
【一线日早上,一艘装载着丙烯原料的货船在江阴港的中江化工码头靠岸。当天晚上,这批原料就投入福建中景石化公司的生产线。
中景石化是全国聚丙烯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丙烯,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原料属于危险化学品,原来需要送往外地检测,通过合格认定后才能入关,周期较长,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带来影响。”黄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线每天对于丙烯的加工能力是3000吨,而港口的储罐只有7000吨,送检时间越长,原料的供应跟不上,就必须停产,“如果要投建更多储罐,成本不可估量”。
该模式下,可实现货物进港、卸货、装船无缝链接,减去了货物在港内装卸和堆存的物流环节,从而极大的提升通关效率。
8月15日一大早,江阴港早已一片忙碌。只见一辆辆货车将化肥直接送到码头,吊机迅速将货物吊装到轮船上,货物进港、卸货、装船无缝衔接,高效运转。“又快又方便!”福建省福农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李昕由衷地为便利化的通关模式竖起大拇指。
不仅是福农农资集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为这一全国首创的模式赞不绝口。
通过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六统一”(统一申报单证、统一作业系统、统一风险研判、统一下达指令、统一现场执法、统一分步提离),并利用超声波探测、物联网技术和智慧云平台等科学技术手段,达到智能快速通关、降低经营成本的效果。
据榕城海关介绍,该关重点围绕减环节、降成本、快放行下功夫,联合码头、堆场、代理、行业协会等多方深入研究论证,引入物联网技术和最先进的检测设施设备,大胆创新监督管理模式。
“不仅速度够快,快放模式在流程、成本等方面也创造了极大便利。”中远海运集团负责人和记者说。